电池,最熟悉的陌生人

这是聊新能源车的三部曲最后一部了,前面说了汽车的转速相关,说了多电机的背后,这一篇说说电池。并不是说有多少专业知识,而是有一些自己的思考,想法,将自己思考的想的表达出来,大家可以一起讨论

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,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,就是电池。

1.电池,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:把化学能或光能等变成电能的装置。

2.电池,接触很多,也很广泛。现在,家里用的电视、空调的遥控器都需要装电池,还有燃气灶也是用电池的,这些用的叫干电池,有1号,5号,7号等之分。这些都是不可充电的电池,没电了都需要再买新的。当然,更多的是手机的电池,在这个几乎人手一机的时代,这个电池是伴随我们最多的。最早的时候,如何使用手机电池还有很多小技巧,比如,刚买回来的手机要有一个充满的过程在用,头三次,要全放电再充满,激活电池,还不能充着电玩手机,充电要充满电,然后要把电源切断不能一直充,对电池不好,影响寿命及容量等。后来,慢慢的也就没人这么仔细了,这是技术在不断进步着,不用再这么“金贵了”。

3.最熟悉是每天都接触都看到,都能看到,说陌生,是我们可能没有拆开电池看过,里面是什么?但,小时候,是真的见别人把干电池拆开过的。好像是一节被扔了的,应该是没电了,就给砸开了,里面最中间有一个直直的棒棒,其它是一种带点粉末状有点像豆沙馅样子的黑乎乎的东西,然后就扔掉了。

4.后来上了学,才知道那个直直的棒棒是正极,外围包着的是负极,里面的像豆沙馅的东西是电解质。

5.电池其实挺复杂的,因为,它要发生化学反应,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电子过程。电池连接到电路中,化学能转变为电能,就是放电的过程;而有的电池,当附加外部电压时,可以通过可逆反应,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,就是可充电电池。

6.回头再来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电池一词的解释,存在着很明显的问题,化学能转换为电能,或者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可能更确切。而太阳能电池,则是先通过多晶硅将光能转变为电能,然后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。

7.车上的电池,最早就接触。那时启动的电池,我记得原来瑞虎5车上的是风帆蓄电池,第一块用了挺长的时间,质量是杠杠的,用了六年,后来启动要好几次,在4S电测了下,说是电池不行了,才换的。换的还是风帆的,12V40AH的,到我换车,电池还是很好用的,一次打火启动。

8.换了新能源的车,车上就有多了一块大电池,一块很大的电池。这是整个车驱动的动力,所以又叫动力电池。若是用车上像启动电池的这一块,需要多少个才行呢?我们可以算一算:12V40A,那么最大的输出就是W,而车辆标称的纯电驱动的电机功率是KW,光功率的需求,就需要/0.48=块,是不是有点吓人,但事实可能是如此,只是不是用的这个电池,电池种类不同,电压不同,里面结构有差异。

9.动力电池的种类很多,根据正负极及内部电解质的不同,目前常用的有三元锂电池、磷酸铁锂电池、钴酸锂电池、镍氢电池、固态电池,还有格力收购银隆,推出的钛酸锂电池,号称低温性能比较好的。我的车上的电池用的三元锂电池。

10.原来一直有个误区,对于跑公里需要耗多少电,一直没有一个太大的概念,这个在不同工况下,不同路况下,开不开空调等情况,可能差别是很大的。以自己的车为例,瑞虎7Plus新能源冠军版,油电混动的,燃油发动机的,整车整备质量公斤,原先瑞虎5,与这个车大小相当,还是2.0的自吸发动机,重量在公斤我记得,差了公斤左右,动力电池的容量大概19.32度,多了这些应该就是就是电机与电池,就是相比燃油车来说,整体重量增加了,这样,总体的做功相比燃油车是增加了,标称的是百公里16.7度,相当于17千瓦跑一小时。

11.单个三元锂电池的电池电压在3.6V左右,组成V左右的输出电压,需要串联多个,每个单体的容量在2.6AH,要达到KW的最大功率输出,电流要达到A,需要并联个,这样总的数量就是*=个电池基芯。当然,你不会看到这么多,因为已先进行了初步的封装。这时的总容量是*3.6*2.6=WH,换算成度度。哪里不对吗?也许,不是V的电压。新能源现在说的V,V,0V系统,是经过逆变器后的。反过来算一下,车的电池容量是19.32度,那就是WH,/(3.6*2.6)=采用了个电池单元,/=17,这样17*3.6=62,大致应该是在62伏左右。

12.电池的温度影响为什么这么大?容量的提升为什么这么困难?核心就在储存电能的电解质,电解质的性能随温度变化影响性能变化大,同时,因为电解质的充放电过程的化学反应,容量的提升就比较困难。

13.电池的关键指标就是放电性能,更高的放电电流,决定能否在关键时刻顶上;稳定的放电曲线,决定能够持续高电流输出多长时间;更高的能量密度,才能以更小的身板,存下更多的能量;更宽泛的温度性能,才能在各种温度环境下游刃有余;更优异的电解质,可以带来更长的寿命,承受更高的充电电流,更多的充放电次数,完美地进行复活。

14.畅想一下分布式的电池系统,更小的组合单元,更大的储能,放电时,可以对局部的单元进行管理,一部分电池可以休息自检,循环工作;进行充电时,可以对每一个电池单元进行同时充电,而不管在放电时是并联还是串联模式,这样,充电的速度可以提升到更快、更稳、更安全;当然,更理想的是,一个电池单元就像一个芯片大小,具有1度的电量,那时可能车辆的续航不再成为问题。当年,计算机刚出现时,那庞然大物,谁能想到,这才过去没多少年,电子行业的发展一日千里,摩尔定律带领着半导体产业一路狂奔,但电池能这样么?

最熟悉的陌生人,最简单也最复杂,就是电池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ls/945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